2017年5月中旬,儀隴二中的工作人員報案稱,有人破解了學校食堂收費系統(tǒng),導致直接損失20多萬元。警方接手案件后,經過長期摸排調查,最終在廣東等地,將盜取學校食堂收費系統(tǒng)信息的李某、魏某抓捕歸案。飯卡本來是學生在使用,而學校食堂收費系統(tǒng)又是單獨的一套設備,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?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。
儀隴二中有5000多名學生,大部分學生屬于住校生,自然大都選擇在學校用餐。學校食堂經營多年,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,但就在2017年5月中旬這個階段,食堂工作人員發(fā)現,食堂收支出現嚴重的不平衡。該校高度重視,一方面立即報警,另一方面,學校內部成立調查組,開始進行全面調查。經初步統(tǒng)計,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,學校食堂總共損失金額高達20多萬元。經警方和學校的進一步調查,發(fā)現學校有部分學生在網上購買了空卡,用虛擬充值金額瞞天過海,套用食堂飯卡真實金額,影響惡劣。
儀隴二中學生姜波(化名),熱衷于網絡購物,時常在淘寶網上買東西。2017年5月上旬,一次偶然的機會,姜波在網上看到了“破解正規(guī)飯卡”的網絡信息。儀隴二中學生 姜波(化名):開始我就問銷售方有沒有儀隴二中的飯卡,他說有,標價是十塊錢,喊我們拍五份,就是一張的,也就是五十塊錢一張,一張要加運費,十塊錢,三張不要運費,一百五。就這樣,姜波成為了學校倒賣虛擬飯卡的第一人,在他的影響下,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兜售此類飯卡的交易中來。
接到此案后,縣公安局立即成立專案組,通過對學校食堂收費系統(tǒng)的反復勘驗,從3000多條飯卡數據中發(fā)現到了11條可疑數據。進一步勘驗發(fā)現,這11條數據被非法復制飯卡達700多張,總金額已超過25萬元。
縣公安局抓捕組 民警 劉浩:我們對這些卡進行摸排的時候,對學生進行詢問后得知該卡是在淘寶店鋪上購買,我們立即對所屬淘寶店鋪進行調查,調查期間發(fā)現該店鋪系廣東幾名人員開設。
同年6月20日,專案組先后趕往廣東惠州、深圳、梅州等地,將制作此類飯卡的犯罪嫌疑人李某、魏某等人抓獲,成功搗毀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(tǒng)數據、非法制販“費接觸式感應IC卡”窩點3個,查扣破解工具、讀寫數據工具3套、“非法IC卡”1120張。
據查,李某、魏某等犯罪團伙,先后入侵多個計算機信息系統(tǒng),非法獲取數據2000余條,非法復制IC卡達3萬多張,非法獲利60多萬元,并向全國近30多個省市1410人兜售,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00余萬元。這也是我縣偵破的第一起偽造、倒賣偽造有價票據案。
在網絡時代,互聯網能帶給我們便捷,也能帶來大麻煩。在這次事件中,民警們發(fā)力準確,才為學校及時挽回不少損失。但話說回來,一卡通系統(tǒng)的安全保障機制完善,實時在線交易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。